重力铸造机的维护和保养核心是“分部件精准管控 + 周期性预防维护”,重点围绕模具、运动机构、冷却系统和安全部件展开,既要避免因部件磨损导致铸件缺陷,也要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中断或安全风险。

1. 核心部件 1:模具 —— 铸件质量的 “直接影响者”,重点防磨损、防粘模
模具是重力铸造的核心工具,其状态直接决定铸件表面精度和成型率,需从清洁、检查、保养三方面定期维护。
日常清洁(每次生产循环后):
用专用刮刀(非金属材质,如铜刮刀)清理型腔、浇口内残留的金属渣、氧化皮,避免残留杂质影响下一次铸件成型(导致表面凹凸不平)。
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6MPa)吹净型腔角落的细小杂质,禁止用高压气直接吹扫模具密封面,防止损伤密封层。
定期检查(每周 1 次):
检查型腔表面是否有裂纹、划痕或局部磨损,若出现深度>0.5mm 的划痕或细微裂纹,需用砂轮轻微打磨修复,严重时需更换模具镶块。
检查模具分型面(合模时的贴合面)是否平整,若有变形或凹陷,会导致合模时漏液(金属液渗出形成飞边),需用平面度检测仪校准,必要时重新研磨分型面。
长期保养(每月 1 次):
拆卸模具,对型腔表面进行抛光处理(用 800-1200 目砂纸打磨),恢复表面光洁度,减少铸件粘模概率。
对模具导柱、导套等滑动部件涂抹高温润滑脂(适配模具工作温度,如 300-500℃),避免干摩擦导致磨损。
2. 核心部件 2:运动机构 —— 设备运转的 “动力核心”,重点防卡顿、防漏油
重力铸造机的运动机构(如倾转式设备的倾转架、液压缸,固定式设备的顶出机构)负责模具开合、铸件顶出,需重点维护润滑和密封性。
倾转机构维护(针对倾转式铸造机,每日检查):
观察倾转架运转是否平稳,若出现卡顿、异响,需检查液压缸活塞杆是否有划伤、变形,或轴承是否磨损,卡顿严重时需停机拆解,更换受损部件。
检查液压缸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防尘圈)是否漏油,若有油迹需及时更换密封件,避免液压油泄漏导致倾转速度不稳定(影响金属液填充节奏)。
顶出机构维护(所有类型设备,每 3 天检查):
测试顶出杆动作是否顺畅,顶出后能否完全复位,若复位延迟,需清理顶出杆表面的金属屑,涂抹耐磨润滑剂(如钼基润滑脂)。
检查顶出杆与模具的配合间隙,若间隙过大(>0.2mm),会导致金属液渗入间隙,凝固后卡住顶出杆,需调整顶出杆位置或更换导向套。
润滑保养(每周 1 次):
对所有轴承、齿轮、链条等传动部件添加对应型号的润滑油(如齿轮用工业齿轮油,轴承用锂基润滑脂),按设备手册标注的润滑点逐一加注,避免遗漏。
清理润滑管路,防止油污、杂质堵塞油路,确保润滑油能顺畅到达各润滑点。
3. 核心部件 3:冷却系统 —— 铸件成型的 “关键保障”,重点防堵塞、防漏水
冷却系统(如模具冷却水路、液压油冷却器)负责控制铸件冷却速度和设备油温,若冷却失效会导致铸件变形、设备过热,需定期疏通和检漏。
模具冷却水路维护(每 2 周 1 次):
拆卸冷却水管,用高压水枪(或专用管道疏通器)冲洗水路内部,清除水垢、铁锈等堵塞物(水垢会降低冷却效率,导致铸件冷却不均)。
对水路进行压力测试(压力 0.8-1.0MPa),保压 10 分钟,若压力下降>0.1MPa,说明水路有泄漏,需用肥皂水涂抹管路接头、焊缝,找到漏点后补焊或更换水管。
液压油冷却器维护(每月 1 次):
清理冷却器表面的灰尘、油污(可用压缩空气吹扫或湿布擦拭),避免散热片堵塞导致液压油降温效果差(油温过高会加速液压元件老化)。
检查冷却器进出水管是否通畅,若水流变小,需拆解冷却器芯体,用柠檬酸溶液(5%-10% 浓度)浸泡除垢,恢复散热性能。
4. 安全与辅助部件:生产安全的 “最后防线”,重点防失效、防误操作
安全部件直接关系操作人员安全,需每日检查确保功能正常,辅助部件(如温控、电控系统)需定期校准,避免影响生产精度。
安全部件检查(每日开机前):
检查设备防护栏、安全门是否完好,安全门锁是否灵敏(打开安全门时设备需立即停机,若不停机需调整门锁传感器)。
测试紧急停止按钮(急停键),按下后设备需立即切断动力源,所有运动部件停止运转,若失效需检查电路接线或更换按钮。
电控与温控系统维护(每月 1 次):
清理电控柜内部灰尘(用干燥压缩空气吹扫)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,电线绝缘层是否老化,避免短路或接触不良。
校准金属液温度传感器、模具温度传感器,用标准温度计对比检测值,误差>±5℃时需重新标定或更换传感器(温度不准会导致铸件力学性能不达标)。
5. 维护周期与记录:建立 “全周期管控”,避免遗漏
为确保维护不遗漏,需制定明确的周期表,并记录每次维护情况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。
日常维护(每次生产后 / 每日):模具清洁、运动机构异响检查、安全部件功能测试。
定期维护(每周 / 每 2 周):模具检查、润滑加注、冷却水路疏通。
长期维护(每月 / 每季度):模具抛光、部件更换、系统校准。
建立维护记录台账,记录维护日期、维护项目、更换部件型号、操作人员,若后续出现同类问题,可快速追溯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