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合金浇铸机是用于将熔化的铝合金注入模具,通过冷却固化形成所需形状铝合金铸件的设备。那么,铝合金浇铸机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,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。以下是一些操作注意事项:

准备工作
检查设备:开机前要全面检查浇铸机各部件是否正常,包括机械传动部分的润滑情况、液压系统的油位和压力、电气系统的线路连接及各仪表是否准确显示等。同时,检查模具的安装是否牢固,表面是否清洁、光滑,有无破损或变形。
准备材料:确保铝合金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,无杂质、油污等。根据生产需求,准备好适量的熔剂、精炼剂等辅助材料,以及用于浇铸的工具,如浇包、扒渣工具等。
预热模具:在浇铸前,需对模具进行预热。一般来说,预热温度应根据模具的材料、结构和铝合金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,通常在 150 - 300℃之间。预热可以防止模具因急剧受热而产生裂纹,同时也有利于铝合金液的充型和成型。
浇铸过程
熔化铝合金:将铝合金原料放入熔炉中加热熔化,严格控制熔化温度。对于不同型号的铝合金,其熔化温度有所差异,如常见的 6061 铝合金,熔化温度一般在 650 - 700℃。在熔化过程中,要适时加入熔剂和精炼剂,以去除铝合金液中的杂质和气体,提高铝合金液的纯净度。
调整浇铸参数:根据铸件的形状、尺寸和质量要求,合理调整浇铸机的参数,如浇铸速度、压力等。对于薄壁铸件,需要较快的浇铸速度和适当的压力,以确保铝合金液能够迅速充满模具型腔;而对于厚壁铸件,则可以适当降低浇铸速度,避免出现气孔、缩松等缺陷。
控制浇铸温度:浇铸温度对铝合金铸件的质量有重要影响。一般来说,铝合金的浇铸温度应比其熔化温度高 30 - 50℃。例如,对于 6061 铝合金,浇铸温度可控制在 680 - 720℃。浇铸温度过高,会导致铝合金液收缩量增大,容易产生气孔、缩孔等缺陷;浇铸温度过低,则会使铝合金液的流动性变差,难以充满模具型腔,造成铸件缺料、冷隔等问题。
注意安全操作:在浇铸过程中,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,如耐高温手套、防护眼镜等,防止被高温的铝合金液溅伤。同时,要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,避免因地面有油污或水渍而导致滑倒事故。此外,在向浇包中倾倒铝合金液时,要注意倾倒速度和角度,防止铝合金液溢出浇包。
浇铸后处理
冷却与脱模:浇铸完成后,让铸件在模具中自然冷却或采用适当的冷却方式(如风冷、水冷等)进行冷却。冷却速度要根据铸件的材质和结构来控制,避免冷却过快导致铸件产生裂纹或变形。当铸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,方可进行脱模操作。脱模时要小心谨慎,避免损伤铸件表面和模具。
清理模具:脱模后,及时清理模具表面的残留铝合金液、氧化皮等杂质。可以使用专用的清理工具,如刮刀、砂纸等进行清理,但要注意不要损伤模具表面的光洁度。清理完成后,对模具进行必要的保养,如涂抹脱模剂、防锈剂等,然后将模具妥善存放,以备下次使用。
检查铸件质量:对浇铸完成的铝合金铸件进行质量检查,包括外观检查(如是否有气孔、砂眼、裂纹、缺料等缺陷)、尺寸精度检查(是否符合设计要求)和性能检测(如力学性能、金相组织等)。对于不合格的铸件,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,如调整浇铸参数、修复模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