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力铸造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,使高温熔融金属在地球重力影响下,浇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型腔中,液态金属在型腔中冷却凝固,从而获得铸件。重力铸造机在浇注过程中的细节较多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浇注前准备
模具检查:确保模具完好无损,无裂纹、砂眼等缺陷,清理模具内的杂物和上次浇注残留的金属渣等,必要时可对模具进行预热,以减少热冲击,防止铸件产生裂纹等缺陷,同时利于金属液流动和填充。
浇包检查:检查浇包是否烘干、预热,避免因潮湿导致金属液飞溅;查看包衬是否完整,防止漏液;确认吊包的操作机构灵活可靠,保证浇注过程安全稳定。
材料及工具准备:准备好足够的保温、聚渣、引火材料,确保阻止跑火所需的材料与用具到位;检查挡渣棒等工具是否干燥、无生锈,避免使用潮湿、未预热的工具插入金属液引起飞溅。
场地检查:保证浇注场地地面干燥,无积水,防止水遇到高温金属液发生爆炸;确保浇注通道畅通,无障碍物,以便操作人员顺利进行浇注操作。
浇注过程控制
扒渣操作:金属液出炉后,及时从包嘴的后面或侧面将液面上的熔渣拔除干净,并覆盖保温聚渣材料;浇注前需再次除去液面上的熔渣,防止熔渣随金属液浇入铸型造成夹渣。
掌握浇注顺序:如果一包金属液要浇注多个模具,一般先浇薄壁复杂件和大件,后浇中小件和厚壁简单件;熔化初期温度低、含硫高的金属液,一般只浇注芯骨和不重要的铸件。
控制浇速:开始浇注时要缓慢倒入,防止金属液飞溅和过度氧化;随后全速浇注,保持浇口杯充满,不得中断,避免熔渣进入砂型;当模具将要浇满时,适当降低浇速,减小抬型力,便于气体排出,也可避免金属液从冒口大量溢出。
控制浇注高度和角度:应将浇包嘴靠近浇口杯,挡渣棒放在包嘴附近的液面上,防止熔渣流入浇口杯;对于铝合金等材料,浇嘴尽量压低至水口接近(一般不超过 5 厘米),太高会使金属液产生二次氧化。
引火操作:浇注开始后,立即将出气孔、冒口、芯头处逸出的气体点燃,以利于型腔中的气体和砂型中产生的气体快速排出,减少气体在铸件中形成气孔等缺陷的可能性。
浇注后处理
点冒口与保温:有明冒口时,在注满后稍停片刻,再点冒口,并向冒口顶面加覆盖保温剂,提高冒口补缩能力。
去除压铁或箱卡:浇注后按规定时间去除压铁或松开箱卡,让铸件自由收缩。中小型砂箱内的铸件一般在浇注后 5-20 分钟内可去除压重或松开箱卡,大件则按工艺规定解除砂箱紧固装置。